河南足球俱乐部三十周年记:活下来后,才是全面挑战

2024-09-04 23:07:59 体育资讯 盈霄

记者鲁蜜报道

股改是河南足球三十年历史上一道很难的坎儿,更是一次浴火重生。在多方努力下,终于保住了河南足球的火种。

这些年来,不少民营投资人纷纷撤场,“金元足球”退潮后,中国足坛一片狼藉。大批俱乐部负债累累、亏损严重、欠薪多多,这时候,似乎只有一条路行得通,就是寻求政府,也就是国资的援助,甚至直接将俱乐部转让给国资。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俱乐部在股改的路上已经倒下,还有一些俱乐部完成股改后,生存境况依旧艰难。

不少案例证明,俱乐部要想良性循环,股改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股改后,要通过商业运营让俱乐部向好续存,这一点,也是河南俱乐部在2023年股改基本完成后,除了保障一线队联赛成绩外,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

“股改只能救急,但无法救穷”,这是河南俱乐部历经三次股改后得出的结论。

河南俱乐部去年第三次股改的时候,恰逢中国足球低谷。省市政府也好,各方股东也好,都非常重视足球,希望这一河南重要名片之一的产业存续发展。但正因为重要,所以,给俱乐部试错的空间有限。首先要让股东方认可,股改方案是正确的,才能迈出第一步。在这之前,股改以及股改之后的发展方案,需要很多部门认可,才能递到省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俱乐部在跟省市汇报时,大家论证的核心不是这个俱乐部该不该活?能不能活?而是这个俱乐部活下来后,如何扭亏为盈,如何依靠自己造血活下去。

当时,俱乐部给省市政府及各股东方写了非常详细的俱乐部“发展规划”,包括俱乐部如何提高自身造血能力,降低政府股东投资,一线队如何稳定持续发展,青训怎么做到开花结果,航体片区如何改造升级等。尤其在经营方面,政府方面相当重视俱乐部自身的盈利能力。但事实上,中国所有的职业俱乐部毫无例外的处在亏损甚至严重亏损的状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短期内很难改变的现实。

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河南俱乐部要做的是从减亏到扭亏,再用一到两年实现自负盈亏的蜕变,这是省里给俱乐部提的要求。从中国足球的角度说,能做到减亏就已经很不错了,后续的推进,会十分困难,这是市场决定的。.

其实,到今年年初,俱乐部的年度预算已经相对稳定,但相较往年仍处下降的趋势。这样做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让俱乐部的经营血脉觉醒。

第三次股改完成后,俱乐部第一时间重组了商务运营团队,要求站在全省的角度,布局河南足球品牌文化建设、市场开发等经营工作。就像外界看到的,中国足协开放一线队冠名,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河南俱乐部第一时间找到的顶级合作伙伴,对男足一线队进行了冠名,这也成了中超俱乐部的第一个和唯一一个;花花牛乳业作为本土知名企业,也成了高级合作伙伴,以现金加实物的方式,获得了球衣背后广告;还得到了十余家赞助商的支持,这背后除了管理层对经营的重视和提前布局,更是俱乐部给省市政府的重要回馈——“豫酒振兴”和“乳业振兴”两大战略的重要营销体现。

事实上,赛季初的十八地市长卷海报、在官方赛事直播平台上搭建二台、会员系统的整合重建、吉祥物的重构、直播矩阵平台的开启、城市 足球各类周边研发售卖等营销行为,是俱乐部把足球看作一个全省的营销平台的尝试,这就为其他俱乐部解了一道难题,足球变成了一个地区的营销载体,省市政府、股东的投资有了更有价值的回馈。

截至8月底,河南足球俱乐部今年在营收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多。当然,俱乐部的商务合作,仅仅是俱乐部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受制于球场等因素限制,要想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俱乐部必须向外多维度发展。例如依托足球培训系统,开始尝试往篮球、网球等全体育类的培训发展。包括航体的改造计划也在进行中,未来在航体的经营上,俱乐部会拿出实际的行动去落实计划、全面铺开。

俱乐部的未来目标,是利用足球市场化程度高、关注度高的优势,盘活足球 体育产业,积聚资产,成为俱乐部未来生存发展的强力支持。

第三次股改也让俱乐部由混合所有制变为100%国企,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三会一层”的决策机制等国企机制取代了原有的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俱乐部正处于灵活的市场机制和规范的国企管控的过渡期,俱乐部从一线队到青训梯队都需要适应和提高。过渡期的阵痛不可避免,沟通中障碍一定存在,但相信随着国企股东的全面进驻,俱乐部的职业化管理水平会逐步提高。

俱乐部青训也在今年迎来了触底反弹。重构青训板块后,俱乐部青训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结构,统一了先进的训练理念,确定了符合现代足球打法的比赛风格。俱乐部青训选聘了近十位职业级、执教过国字号和顶级联赛经验的教练员,这在全国各级俱乐部青训中也属少见。

在青训尚未全面开花结果的时候,U13-U21五支梯队依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部进入相应全国赛事的决赛阶段,相比往年,成绩有了大幅提高。涌现了一批具备培养价值的梯队球员,其中,U19一名球员入选了国青集训队,U17四名球员参加了适龄国青精英球员训练营。与此俱乐部青训签约十余家省内知名青训机构和重点足球学校,还在全省布局整体城市青训合作,可以说短短半年,青训成绩斐然。但由于受制于过去几年动荡的经营环境,俱乐部的青训基础尚显薄弱,青训崛起之路还很漫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次股改周期是三年,2023年开始,2025到期,在这个考核周期内,股东以及政府对俱乐部的经营是有考核标准的,这也是为什么俱乐部对一线队成绩和商务经营目标那么在意的原因。从俱乐部的角度来讲,这两三年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一线队的成绩,更有经营上完成从减亏扭亏到自负盈亏的逐步转变。

自2021年河南俱乐部第一次推动股改到现在,期间已经历了三次股改,但股改成功并不是“句号”,只是第一步,这之后的第二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三年,河南俱乐部已经替很多正在或完成股改的俱乐部,摸索了多条路子,他们现在经历的,或许很多俱乐部未来也可能会遇到,届时,可以进行借鉴。

过去二十多年,胡葆森经营下的河南俱乐部,是民营投资人的典范,而足球也成为河南这个中原大省的一张名片。现在,新时期的河南俱乐部,股改已经走在了所有俱乐部的前列,他们要做的,是把这条路走好,为中国足球未来进行探索,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今年,一线队的成绩在年初到中期存在较大起伏,到这个间歇期前,已基本稳定在中游位置。在保级无忧的情况下,股东方提出了更进一步,争夺第六名。成绩上,股东有追求,虽然过程曲折,但目前整体满意。经营上,因为相比去年同期有三倍多的营收,股东也十分认可俱乐部目前这条发展道路,但如何突破现有经营的阈值,是俱乐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当年,民营企业经营足球,普遍思维是认为足球无非就是“人”和“钱”。“金元足球”时期,都不差钱,所以,只需将“人”管好即可。现在,活不下去的俱乐部比比皆是,这要求管理上转变思路。中国足球的市场环境,目前缺乏的不是怎么踢好球,而是如何让俱乐部在良好的经营下生存下去。

河南俱乐部三十周年,已经十分成熟了。到了这个阶段,俱乐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系统。普遍意义来讲,俱乐部荣耀的体现是一线队成绩,但一家职业俱乐部的组成,远远不止一个一线队,包括青训和经营。就像一座金字塔,一线队处在顶端,中间是青训,往下一层是经营;其次是产业,基层是文化。俱乐部现在也意识到,如何通过俱乐部平台获得更多的资源,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已经谈了很久的航体升级改造,背后实际上也是资源整合。目前,俱乐部正和股东、经开区政府做片区整体谋划,不仅仅是针对航体的改造,更有航体周边进行联动设计升级,河南足球俱乐部三十周年记:活下来后,才是全面挑战以航海体育场地标和中原福塔为节点,布局更新社区文化、体育产业、文商旅项目等业态,把经开区打造成一个以航体为轴心的体育产业综合群落、城市会客厅,在这方面,河南俱乐部会有更多的商务运营上的参与,也为俱乐部多元化发展开辟第二战场。

真正把资金和资源引到足球层面上来,这是一个十分罕见的转变,对于河南足球乃至中国足球,都是一个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是跳出足球衍生品、门票、转播权这类传统的创收项目,寻找营收增长第二极。河南俱乐部也进行过研究,除了几家拥有专业足球场的大俱乐部外,很少有俱乐部能够在门票或衍生品上,收入过亿。这种模式,就像部分城市的球市以及球迷消费能力一样难以复制。

但河南俱乐部现在正在做的,却是很多俱乐部可以参考的。河南俱乐部一手拉着郑发集团,一手拉着豫健体育产业集团,除了正常资金支持外,还有很多资源可以整合。或许,在部分资源上没有其他城市的俱乐部那样顶级,但俱乐部绝不会就此躺平。

明年,是三年考核期的最后一年,俱乐部也力求在经营上有所突破,努力成为中国足球经营上的标兵。

当然,俱乐部不管是在股改阶段,还是股改完成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此之前都没有任何参考,俱乐部也希望,河南现在的探索之路,以及用团结一切资源发展足球的模式,能够为中国足球竞技层面外的领域带来一些新的启示,这也是作为老牌俱乐部三十年风雨兼程后,给中国足球的新的回馈。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