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尔克泽有着无限潜力,但滕哈赫能给大家都找到合适位置吗?

2024-07-16 21:33:06 体育资讯 珞遥

欧洲杯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曼联的第一位新援已经来了。

在拉特克里夫治下的第一个夏季转会窗口,曼联的动作很快。滕哈赫确定留任,而且续约到了2026年夏天,体育总监阿什沃斯开始工作,新的两位助教也已经到岗。

于是,在新赛季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幕的当下,曼联的转会进程也开始全面上线,多个目标都已经见诸报端,而且看起来进展顺利,最重要的是,几个目标的确符合英媒曾经报道过的拉特克里夫制定的引援标准:25岁以下和非高转会费目标。

其中一个从报纸走到卡灵顿门口的目标,叫做齐尔克泽。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当初报纸上提到的标准还包括教练不得指定目标,但齐尔克泽依然是一名来自荷兰的球员。

当然了,这也可能是俱乐部和滕哈赫同时看好的一个目标,因为在年轻球员当中,齐尔克泽的确很有特点:23岁的他有着193cm的身高条件,但和赫伊伦不同的是,齐尔克泽并非当下流行的大个子冲击型前锋,而是更加精于脚下和拿球,尤其是在博洛尼亚时期,经过蒂亚戈-莫塔的调校,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在战术上更擅长回撤拿球、做球的球员。

这样的球员类型,在当下这个时代其实已经不常见了,所以相较于这名有趣的球员本身,如何让这名有趣的球员和其他人一起为曼联所用,其实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

实际上,齐尔克泽也算是早早出名了。

这位带有尼日利亚血统的荷兰球员,从荷兰联赛的俱乐部出道之后,在16岁的年纪就加盟了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他的潜力很早就被顶级俱乐部所认可。

在德甲豪门的五年时间里,齐尔克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各个年龄段的青年队度过,不过在一线队的出场次数寥寥无几,所以从2021年开始,在拜仁得不到机会的齐尔克泽开始外租,在帕尔马和安德莱赫特都有过短暂的效力,最终在2022年夏天转会到了博洛尼亚。

在这个过程中,这名球员的技术风格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

虽然在拜仁一线队的出场次数不多,但齐尔克泽在为数不多的17次出场里还打进了4个进球,其中一个发生在2020年6月份,对阵门兴格拉德巴赫的比赛当中:

抓住索默的失误,不停球直接用右脚快速衔接射门动作,抓住了这次幸运的机会。

而在那个时候,齐尔克泽的有趣之处就已经有所显现。当时19岁的他,基本的身体条件已经定型,身高已经确定,但坐拥超过190cm身高的他,在争顶方面并不擅长:

相较于此,他更喜欢带着这样的大身板回撤接球:

在拜仁时期,教练对他的培养方向还是趋于全面,所以在回撤拿球的他也展现了一些在背身对抗中拿球的素质:

综合来看,他在那时就已经展现了对球更感兴趣,而并非对对手更感兴趣的自身特点,只不过当时更年轻的他在强度更高的一线队比赛里,带球中难免出现失误:

通过这些带球中的表现,也能看得出来他的速度并不算快。

2022年转会到博洛尼亚,莫塔也是从那个赛季开始执教球队,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莫塔对他的改造还没有开始,甚至可以说,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在10月份对阵那不勒斯的比赛中,齐尔克泽的争顶还是一样:

还是更加擅长回撤做球:

但是,之所以说莫塔对他的改造还没有开始,是因为当时的齐尔克还不是每一球都要接,依然有留在前场,压制防线的时候:

而且还有用他并不见长的速度冲击防线身后空当的尝试:

但是在当时,齐尔克泽的赛场经验显然要比2020年时有了更长足的进步,这体现在他具备了在高强度的比赛里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

这几次操作里,齐尔克泽充分展现了自己脚下技术细腻的特点,而且通过节奏上的变化为自己搏得了更多的处理球空间,作为一个身高超过190cm的球员,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而且在这几次处理球中,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作为一名主力脚为右脚的球员,齐尔克泽的左脚也展现了良好的精度,哪怕是在需要快速衔接动作当中,使用左脚也不会拖泥带水。

是的,这是齐尔克泽在技术上的又一个特点,作为一名技术型球员,他的逆足表现不错,在这场比赛里,甚至还用左脚收获了进球:

基于这样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莫塔开始了对齐尔克泽的改造。

刚刚加盟博洛尼亚的时候,齐尔克泽的身体状态还是这样的:

今年4月对阵罗马时,他的身体状态已经变成了这样:

很显然,这里有一个清晰的增肌变化。

齐尔克泽的身体变得更加厚实,这让他在对抗中能够保持一个更为稳定的重心,虽然这依然没有带来争顶和对抗中的优势,但还是有效果的:

但最为重要的是,增肌并没有大幅削减他的基础优势,也就是脚下的灵活和细腻特点,进球之前在二线的操作依然不错:

这一点还是相当宝贵的。

相较于莫塔对其身体层面的改造,最为直观的变化其实是齐尔克泽的比赛方式。如果说拜仁时期,教练还认为齐尔克泽仍有向全能中锋发展的潜力,那么到了过去这一年,齐尔克泽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标准的9号半,甚至是标准的伪9号球员。

这体现在他的接球意识变得非常强烈,动辄就有大幅后撤拿球的动作:

这一点甚至发展到了哪怕防线身后有着可利用的空当,齐尔克泽也不会像在拜仁和博洛尼亚初期那样进行反插尝试:

这虽然是明显的削减全面性的改造动作,但从球员特点来说倒是可以理解,毕竟齐尔克泽的速度确实没什么优势,反插的效果难言多好:

莫塔对此的解决方法就是增肌后的齐尔克泽全面回撤,然后由边锋的斜插、中场的插上来代替这一战术效果,其中一个边锋就是这届欧洲杯上表现亮眼的恩多耶。

欣慰的是,齐尔克泽确实可以直接用回撤之后的做球来联系斜插的边锋,这一战术套路还是比较有效的:

所以在莫塔的改造之下,齐尔克泽的中场属性明显增加,前锋属性则被削减,于是在逼抢的时候,齐尔克泽也经常会出现在第二道逼抢线上的位置,他的目标更常是对方的后腰,而不是对方的门将或中卫:

而且在防守中,齐尔克泽也需要经常从前锋线上回撤防守,帮助中场的队友夹防对方在他身后持球的球员:

当然了,同一名球员摆在这里,不同的教练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莫塔的战术思想还是相当激进,中锋回撤、边锋斜插,中场插上,包括中卫球员的换位和轮转都极多,这是其战术当中的显著特点。

和莫塔相比,滕哈赫甚至都可以归为传统了。

所以在曼联,齐尔克泽的活动空间可能不会有其在博洛尼亚时那么广袤,最重要的是,英超联赛的对抗、节奏和强度也会和意甲联赛有着明显的不同,他需要在这个从未涉足的联赛找到自己的打开方式。

所以,齐尔克泽还是需要返璞归真,找到自己最为清晰和显著的优势。

总得来说,齐尔克泽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自己的脚下,所谓的193cm的身高和增肌后的身体,实际上都是保障其脚下发挥的基础。

能够在带球中如此变向,包括最后尝试穿裆过人,都说明其对自己的技术有着很强的信心:

很显然,齐尔克泽小时候必定以技术见长,经常做这样的动作,结果生长阶段身高突增,影响了他的动作速率和精确性,直接改变了球员类型。

包括这次在肋部的单车和晃动动作,都是一样的思路和毛病:

但是,他的技术优势确实很突出,能把高空球直接做进威胁区域,说明他的一触非常精准:

包括这几次肋部的作业,关键的触球份量精准,从而使得后续的衔接非常顺畅:

包括传球也是一样:

最为清晰的例子就是这次洞穿米兰的球门,小角度环境极为考验球员的触球精度,这一球要么就从上角打进,要么就从迈尼昂的裆下打进,齐尔克泽选择了后者:

而在对阵米兰的这场比赛,齐尔克泽还有一次打穿上角的机会:

过程中,停球好,后续的假射动作做得都很逼真,可惜就是最后打上角失准:

这种持球中的晃动和变化,其实是最能显现齐尔克泽特点的动作:

所以可以看得出来,齐尔克泽的技术确实非常优秀和扎实,但曼联不必刻意模仿莫塔对齐尔克泽的使用方法,让他只用回撤的方法来接应球权。

因为就算是在意甲赛场上,给他上一点对抗,哪怕是在对阵国际米兰这样的球队,齐尔克泽在对抗中的技术其实也很不错,也可以在推进中帮助到球队:

当然了,齐尔克泽现有的问题就是还很年轻和稚嫩,所以技术特点的发挥还不算稳定,触球中的瑕疵情况出现频率不算特别低:

而且和身体和心态所调动的状态有着清晰的关联性。

在我们考察其的10场比赛里,明显可以看得出来,齐尔克泽在对阵强队的比赛里表现普遍更好,参与比赛的欲望更强,而且打出来的内容也更多,对阵中下游球队时,齐尔克泽的表现就会略微回落。

这一点也可能和博洛尼亚对阵强队时,可利用的空间更大有关,在对阵弱队时,齐尔克泽接球的机会较少,空间也较小,问题就会出现得相对更多。

所以,这也就指出了齐尔克泽在使用中的一些要点和准则。

归根结底,齐尔克泽的速度不快,利用身体的胜率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一点需要经验的积累,所以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短时间内,齐尔克泽最好都被用作双前锋之一。

尤其是在速度型球员的搭档下,齐尔克泽的表现前景会更加光明。

莫塔将其用作伪9号球员,身侧搭档恩多耶这样的边锋,不是毫无逻辑的,只不过曼联不必对齐尔克泽的使用方法如此单一罢了。

在双前锋的体系里,齐尔克泽可以和拉什福德进行搭档。

不管是一中一边,或者是韦霍斯特时期曾经使用过的一前一后,齐尔克泽应该都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战术要点,因为他可以被看做一个技术差不多,身体更强壮,但速度没那么快的变种马夏尔。

如果要模仿莫塔在博洛尼亚的战术,曼联也曾有过先例。

滕哈赫曾经在伪9战术中浅浅地尝试过桑乔,所以齐尔克泽如果在曼联继续打伪9,这一点也不会令人奇怪,毕竟滕哈赫都曾让韦霍斯特经常回撤接应中后场的传球,齐尔克泽明显是比韦霍斯特的技术更好的球员。

唯一的困惑,就是他和赫伊伦的搭档情况。

这两名球员,虽然技术特点都不像是身高超过190cm的类型,一个超乎寻常的能向前冲击,一个超乎寻常的能持球作业,看起来可以直接搭档在一起,而且搭档在一起,可以共同抵消对彼此的身体消耗。

但是,这两名球员终归都是身高超过190cm的,一起打在双前锋的体系里,接应中后场传球的办法很多,但接应的效率可能难免会出现不足,齐尔克泽有着无限潜力,但滕哈赫能给大家都找到合适位置吗?而且,这两个人都可以被称为灵活,但再灵活,也是在190cm的范畴中进行比较和讨论的结果。

和180cm级别的前锋进行比较,那就不能称为灵活了。

所以,这两个人直接搭档双前锋的时候,位置需要拉开,各打一个半扇,避免在狭小区域内直接撞车,而且曼联需要用一个小个子球员从中进行衔接和穿插,补足总跑动量和单位时间内跑动强度的缺口,也补足阵地战中会缺失的速度元素。

这个角色,曼联倒是不缺人。一向以跑动能力见长的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当初奔着跑动能力而买来的芒特,以及将帅之间似乎开始重新合作的桑乔,或许都能在两个大个子前锋的庇佑下,发挥出各自的特点。

是的,哪怕是技术粗糙的芒特和没有真正长处的桑乔,可能都会在赫伊伦和齐尔克泽同时出场的比赛里表现得到提升。

但是,加纳乔未来能被用在中路吗?

所以,这一设想其实仍有很多落地中的困难。

曼联倒是打过双前锋体系,滕哈赫第一年的赛季后半段,曼联就是用拉什福德和韦霍斯特打出的战术上限,而且在赛季末的足总杯决赛上,曼联也是用442菱形中场挑战的曼城。

上赛季末的战术体系,你也可以认为是某个变种的双前锋。

只不过,曼联会如何在赫伊伦、加纳乔、拉什福德的前锋情况里,再加入一个齐尔克泽,包括滕哈赫又能否搞好这些球员以不同形式出场时的防守和攻转守落位情况,尤其是能否以8人构筑出防守体系,这都会是悬念。

亚特兰大的加斯佩里尼能把萨帕塔和赫伊伦同时摆在一起,也能把卢克曼、斯卡马卡和德凯特拉雷摆在一起,来自荷兰的滕哈赫能做到吗?

退一万步来说,这是曼联补充前锋的必要选择。

因为在马夏尔离队之后,曼联确实需要补充前锋线上的厚度,一旦再次遭遇大规模的伤病侵袭,你不可能真的让麦克托米奈和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再次代打前锋线上的位置。

而且,在现有的前锋情况中,补充一个特点不同的前锋,从而在比赛中增加更多的套路、办法和变数,这终归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只不过,齐尔克泽的能力和潜力决定了他不会是一个替补,他的心态也决定了他不会长期接受替补和PlanB的定位,这从他还没有来到球队,媒体上就传出他想要9号球衣的消息就可见一斑了。

囤积优秀的年轻球员当然是正确的思路,这总比买一些已经成名的球员来得更加经济和划算。

只不过,这也意味着曼联需要给前场的年轻球员们合理分配出足够的出场时间,而且在年轻球员成长的过程中,识别出谁才具备真正的硬实力,毕竟一支球队,只可能有一个进攻端的战术核心。

核心带队,角色辅助,这是亘古未变,也不会变的建队原则。技术扎实的齐尔克泽需要搭档,尤其需要速度型球员的帮助,理论上,拉什福德、加纳乔都能在他的帮助下踢出好的表现,而赫伊伦也有速度,赫伊伦也是前锋,但直接将两人搭档在一起,确实有很高的难度。

尤其是当他俩一起搭档时,加纳乔该如何安排呢?或者在三前锋的体系里,赫伊伦能承受得住边路的消耗吗?

所以,球员本身的素质和潜力都很好,在现有的曼联阵容里也很有特点,在当下,这是丰富曼联打法的好引援。

但是到了未来,齐尔克泽有潜力,赫伊伦有潜力,加纳乔也有潜力,即便不算拉什福德,曼联能否把这些球员的未来潜力都予以兑现,为我所用?

这是一个最显著的难题,也是最有趣的看点。

最近发表